close
話說那天真是很LUCKY給我報名到這窯燒的活動,我最近還是嘴饞到想吃些窯烤料理。
事前主辦人徐仲先生就傳了一份參加說明書給參加者,然後我就傻傻地都沒有做功課就跑去了!!
到了現場馬上就=口=....糟糕他講的東西我都聽不懂,怎麼辦?(也只好把目的轉變成單純等食了)。

而且現場的氣氛跟相機的鏡頭讓我真是嚇死了。大家鏡頭都好長唷,然後我都抓不到主廚特寫(咬牙)。
似乎參加者也都互相認識!?!,結果回家我回神過來,我一個網友都沒有認識到呀!!!!
反正就是我那天分別吃了Timballo di Lasagne 、Cannelloni和Ncaaciata還有主廚後來加場演出的義大利麵海鮮湯以及以千層麵靈感的甜品。
事前主辦人徐仲先生就傳了一份參加說明書給參加者,然後我就傻傻地都沒有做功課就跑去了!!
到了現場馬上就=口=....糟糕他講的東西我都聽不懂,怎麼辦?(也只好把目的轉變成單純等食了)。

而且現場的氣氛跟相機的鏡頭讓我真是嚇死了。大家鏡頭都好長唷,然後我都抓不到主廚特寫(咬牙)。
似乎參加者也都互相認識!?!,結果回家我回神過來,我一個網友都沒有認識到呀!!!!
反正就是我那天分別吃了Timballo di Lasagne 、Cannelloni和Ncaaciata還有主廚後來加場演出的義大利麵海鮮湯以及以千層麵靈感的甜品。
這次舉辦活動的是Primo di trattoria,位在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107巷14號1樓
活動流程是這樣子的,徐仲先生先介紹北義/中義/南義的料理>主廚示範>品嘗。
今天的順序分別是北義>南義>中義。好在是下午三點的聚會我有先吃過午餐,
不然一定會被前面的介紹給弄餓。
因為我實在是很多單字聽不懂(汗顏),大概就是白醬是北義因為酪農業發達,對於乳製品的應用也相當的發達,南義是紅醬。西西里很窮,所以很常把主食中的肉品用茄子替代。
基本上我有點沒有搞懂為什麼第一道千層麵裡面既有白醬又有紅醬。
主廚示範的時候倒是頗有趣的作法,一般而言,我一直以為這千層麵就是拿出跟模具一樣大小的麵皮。
接著就一層一層夾著肉醬堆上去。最後表面再放一層起司。
但今天示範的時候卻是拿出一個約模具寬度相同長度兩倍的麵皮,包法是向是ㄇ字型的包法。
先將模具抹油後,放下第一片麵皮,填料,第二片麵皮以跟第一片呈九十度方向放入,填料,
第一片麵皮原本露在外面的另一半部壓制在填料上做為第三層,填料,第二片麵皮回折,做為第四層。
(簡陋示意圖)↓
今天的順序分別是北義>南義>中義。好在是下午三點的聚會我有先吃過午餐,
不然一定會被前面的介紹給弄餓。
因為我實在是很多單字聽不懂(汗顏),大概就是白醬是北義因為酪農業發達,對於乳製品的應用也相當的發達,南義是紅醬。西西里很窮,所以很常把主食中的肉品用茄子替代。
基本上我有點沒有搞懂為什麼第一道千層麵裡面既有白醬又有紅醬。
主廚示範的時候倒是頗有趣的作法,一般而言,我一直以為這千層麵就是拿出跟模具一樣大小的麵皮。
接著就一層一層夾著肉醬堆上去。最後表面再放一層起司。
但今天示範的時候卻是拿出一個約模具寬度相同長度兩倍的麵皮,包法是向是ㄇ字型的包法。
先將模具抹油後,放下第一片麵皮,填料,第二片麵皮以跟第一片呈九十度方向放入,填料,
第一片麵皮原本露在外面的另一半部壓制在填料上做為第三層,填料,第二片麵皮回折,做為第四層。
(簡陋示意圖)↓

主廚使用比較大的模具窯烤,所以裝盤是經切割後的千層麵。
本日的口味皆原汁原味義大利,所以口味偏重。
佐餐的是天然氣泡水,我總覺得碳酸味很重。喝不是很慣。
不過千層麵是本日我最喜愛的料理,如果鹹度能夠只要八成就更好了。
本日的口味皆原汁原味義大利,所以口味偏重。
佐餐的是天然氣泡水,我總覺得碳酸味很重。喝不是很慣。
不過千層麵是本日我最喜愛的料理,如果鹹度能夠只要八成就更好了。

千層麵中有使用兩種不同的起司(腦殘如我當然聽不懂orz),只聽得懂那個最常見的莫札瑞拉起司。
吃起來有種很微妙的口感,兩種起司搭起來香氣真的比一般有深度(想不出別的形容詞)。

有趣的地方在於,其實我回想這頓品嘗會。跟我一般對於窯燒的印象果真不同。
我對於窯燒的印象跟口感一直停留在柴燒的味道,可是其實本日吃起來就是很一般的烤箱料理XD。
不知是否是因為我之前吃的是窯燒pizza,大家比較著重於要把木炭的燻味渲染上pizza上,
更甚我還在電視上看到美國的pizza店對於他們木炭是由開店初始經年累月吃入食材的味道所以香氣跟一般的柴燒不同。這點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

本桌很幸運,四人分食一份主食。隔壁是五人分一份呢。
接下來是南義的料理,就是以茄子為底跟蓋的義大利麵料理。
整體來說對南義大利的印象就是窮(傻笑)還有使用茄子代替肉(有種淡淡的辛酸感?!)

拍照的時候有點無奈,人短只長橫,鏡頭又比別人矮胖。
所以只能照到這種手糊照。

主廚長得相當親切和善~~意外的有抓頭髮,我想可能是因為有估量到今日的曝光度相當驚人吧!!
本道菜使用的是胖茄子,我覺得這種胖茄子的茄子味道較淡,口感也較普通茄子硬。
我有看過有人拿這種茄子來做鑲肉的。一開始先使用橄欖油,為模具打底。
接著細細地將模具內部完整的鋪上一層麵包屑,使用炸過的茄子切片撲滿模具的底及側邊鋪滿,接著把番茄醬以及摺成三段的麵填滿模具,在鋪上一層茄子當蓋,最後好像還有繼續鋪麵包粉還是起司呀(我忘了)。
反正這道菜的亮點是我覺得酥脆的麵包屑層、茄子和番茄的口感交融。
我相當喜愛這個有別於義大利麵軟韌的酥脆口感,我個人認為若茄子不要過油較佳。
雖然只有分到1/4分,我仍覺得過油。後來還是無法吃完這品。

不過整體而言,能吃到這種非台灣本地主流的義大利麵還是真的很開心!!!
下次我一定要在家裡試試看!不過裡面要搭肉醬。



寫至此,我其實很在意徐仲先生提到的就是他說他去一間民宿吃飯,主人就叫他自己取採些喜愛的食材回來再做料理,其實義大利料理感覺比較家庭式,對於季節食材應用頗靈巧。啊哈,我好像也在某篇文章中看過藍帶廚房很講究學生使用當地當令的食材去做搭配變化。不過現在我們大多愛進口的原汁原味料理,若是運用該地的烹飪精神或是烹飪經驗的改造料理可能反倒是引起的迴響會不如前者多。不過這又是題外話了。

上圖,為中義料理。
中義產了一種羊奶酪的起司,口味較淡質地較軟。
本日的料理方式,為起司參入菠菜使用麵皮捲起進入窯烤。
食用到此品,我實在覺得窯爐好像很威耶!
如果沒講我會覺得這個是使用熟麵皮捲波菜起司與醬汁一起煮的料理。
不過這道味道真的很淡。
我其實很努力可是吃不出個所以然來,我連波菜都覺得味道好淡。

上圖,為中義料理。
中義產了一種羊奶酪的起司,口味較淡質地較軟。
本日的料理方式,為起司參入菠菜使用麵皮捲起進入窯烤。
食用到此品,我實在覺得窯爐好像很威耶!
如果沒講我會覺得這個是使用熟麵皮捲波菜起司與醬汁一起煮的料理。
不過這道味道真的很淡。
我其實很努力可是吃不出個所以然來,我連波菜都覺得味道好淡。

我覺得在前兩道的重口味後,我甚而覺得氣泡水的氣味較這品重。
請原諒我真的不記得了。
最後主廚瞧我們這群餓鬼虎視眈眈地拿著相機,腆著嘴臉的樣子決定要同場加映海鮮湯麵。
基本上根本也沒分什麼北中南義料理了,就是主廚的口袋料理海鮮湯。
超彭湃的啦~~。
這使用陶盆進大窯爐燜烤並加入大量的海鮮,有蝦子、花枝、蛤蠣、孔雀蛤(?)的番茄湯。
這種菱形麵口感其實較有嚼勁,我瞬間思考了一下除了湯麵以外還有啥可以搭配的。

番茄使用了乾番茄以及新鮮番茄,番茄味相當的迷人。
這品一口氣贏得了眾人的喜愛。
我甚而聽到有人講:今天這品最好吃。
裡面的蝦子頭都有細心修過,我覺得貝類的味道因為數量壓過了蝦子的甜味。
有點腥,但是和著番茄味倒是挺和諧的。
若味道溫和一點我倒是願意多喝幾碗,不過轉眼同桌食友就快樂的分食完畢。
以本桌的戰況看來,似乎湯頭的魅力勝過裡面的食材。
上圖是海鮮麵以及茄子麵中使用的義大利麵(現場皆有販售)。
最後,吃飯怎能沒有甜點做終曲。

本品的甜度為義大利等級,以我家的程度而言這甜度是OK的。
我本人的話有點過甜,不過分量改為個人份量的話為可以接受的甜度。

裡面層層的交錯著糖漬水果(ㄜ我忘了是哪個水果了)
我個人覺得麵皮有點過厚,導致整體有種厚重感,味道相當濃厚,內餡亦高甜度。
覺得能夠加點酸甜感或是酥脆不同的口感,可能又會使整品更令人驚艷。
整體而言,本次的品嘗會相當令人開心。
整體的餐廳服務,主廚的介紹,主講人徐仲準備的PP都相當的完善。
本日造訪後感受到餐廳的服務後,更讓人興起一股改日想再造訪此餐廳嘗鮮的衝動。
雖然說口味並不是全然的合我的口味,但亦對窯燒這種烹飪方式略知一二,
最後相當感謝本次的主辦人徐仲先生,讓我當日下午有吃有玩真是太感謝了。

最後主廚瞧我們這群餓鬼虎視眈眈地拿著相機,腆著嘴臉的樣子決定要同場加映海鮮湯麵。
基本上根本也沒分什麼北中南義料理了,就是主廚的口袋料理海鮮湯。
超彭湃的啦~~。
這使用陶盆進大窯爐燜烤並加入大量的海鮮,有蝦子、花枝、蛤蠣、孔雀蛤(?)的番茄湯。
這種菱形麵口感其實較有嚼勁,我瞬間思考了一下除了湯麵以外還有啥可以搭配的。

番茄使用了乾番茄以及新鮮番茄,番茄味相當的迷人。
這品一口氣贏得了眾人的喜愛。

裡面的蝦子頭都有細心修過,我覺得貝類的味道因為數量壓過了蝦子的甜味。
有點腥,但是和著番茄味倒是挺和諧的。
若味道溫和一點我倒是願意多喝幾碗,不過轉眼同桌食友就快樂的分食完畢。
以本桌的戰況看來,似乎湯頭的魅力勝過裡面的食材。

上圖是海鮮麵以及茄子麵中使用的義大利麵(現場皆有販售)。
最後,吃飯怎能沒有甜點做終曲。
義大利主廚端出以千層麵做構想的義式甜品做為告別。

本品的甜度為義大利等級,以我家的程度而言這甜度是OK的。
我本人的話有點過甜,不過分量改為個人份量的話為可以接受的甜度。

裡面層層的交錯著糖漬水果(ㄜ我忘了是哪個水果了)
我個人覺得麵皮有點過厚,導致整體有種厚重感,味道相當濃厚,內餡亦高甜度。
覺得能夠加點酸甜感或是酥脆不同的口感,可能又會使整品更令人驚艷。
整體而言,本次的品嘗會相當令人開心。
整體的餐廳服務,主廚的介紹,主講人徐仲準備的PP都相當的完善。
本日造訪後感受到餐廳的服務後,更讓人興起一股改日想再造訪此餐廳嘗鮮的衝動。
雖然說口味並不是全然的合我的口味,但亦對窯燒這種烹飪方式略知一二,
最後相當感謝本次的主辦人徐仲先生,讓我當日下午有吃有玩真是太感謝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