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張照片總讓我想到『吳鹽若雪』,除了鹽以外也有詩人比擬柳絮似雪。
上幾周跟著媽媽還有大頭去了鶯歌陶瓷博物館參加的活動:『甕藏春之梅』。
聽說辦了很多年,嘗鮮尚可,不過總覺得活動還不至於到可稱為豐富,其間依然有著商人的氣息橫亙其中,跟我預期的博物館活動有些許落差。梅子的品質中等,不過這活動依然值得推薦。

主講人是一個農場的產銷班長,(如果記憶無誤的話)
整場講起來相當流暢,並穿插著詼諧,補充了一些梅子醃釀的知識。
今天也算是好好上了一門不錯的課,雖然當天不是假日,人潮依然絡繹不絕。

拿到梅子後,先試做殺青的動作。
所謂的殺青就是使用粗鹽將梅子表面的細絨毛搓去。
挑選的梅子約2,5公分五分熟左右。
大略是梅子咬下去果核不分離的情況,我有嘗過一口,相當酸澀可怖的味道。
戳到約略出水後,就可以將梅子敲開約一公分的裂縫。
此動作是為了醃漬的時後入味。

不過我其實沒啥認真的在敲,有裂縫我就丟到一旁了哪管什麼幾公分。
一般在家裡使用剁刀即可。

然後將梅子與粗鹽一同入甕,讓很久沒出現的大頭亮個相。

今天媽媽超上像的呢。
(謎之聲:有了相機以後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我的照片了。)

其實這報名費ˇ300根本就是這個甕吧(汗)
相當有古趣的造型,接下來這個梅子跟粗鹽要醃漬24小時,
隔天在流水沖洗4-8小時,加入150g的糖,醃漬24小時中間翻動數次。
隔天在將糖水倒掉,在加入150g的糖,醃漬24小時,
最後用150g的糖煮成糖漿,沖入梅子中,醃漬到風味合呼口味就可食用。
(超費工夫)
這次我總共做了三種口味,原味/黑糖/咖啡 其中咖啡的口味最好吃。
下次有空再嘗試看看紫蘇梅口味的好了。
直到今天我還是想不通這甕到底有什麼功用OTZ
我在流水沖洗那步驟後,就因為他太佔位置就把他丟到旁邊去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