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即便朋友告誡山有虎,還是會想上山打老虎。
(這到底是什麼奇妙的心態)
我錯了QAQ。這家要排隊的麵店CP值真的很低呀。
水餃皮煮過頭、麵條沒有勁道、滷味就是還可以。
醃黃瓜可以來外帶一下(本日的心頭好)。
店外看起來破舊破舊,但裡面用餐環境倒是還OK,
此起彼落的台啤,店內氣氛上相當熱絡但又不流於熱炒的雜亂。
但老闆切滷味用直接手抓、衣服在沾板上刷來又刷去,有疑慮者要三思呀。
(像我這種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人可不是凡夫俗子可隨便練就>喂)
一顆七塊的水餃,綿軟不起勁的口感,跟普通的內餡。
這已經不是在評比哪家風味孰優孰劣,這根本就是因為來客太多品質沒有好好控管嘛!
(但我也不覺得好好煮是會變成什麼大作就是。)
我本來就有預感是雷貨,還想點個5顆試水溫,但最小份就是10顆,嗚嗚。
這邊的滷味很澎派,因為根本就是按照人數去切的XDD
點了牛腱、牛肚、豆皮、甜不辣以及滷蛋。如果能夠都來半份就好。
牛腱走得不是棉柔化口的路線,帶點嚼勁跟淡淡的辛香料的風味,
牛肉味挺重,搭上辣油,不賴。(本日King of the plate.)
牛肚處理的不錯,毫無內臟令人不喜的味道且口感不錯,但僅有口感魯汁不夠透,口味很淡。
此外,豆皮跟滷蛋也有同樣的問題,滷汁僅肩負著上色功能卻沒入味。
甜不辣帶點甜味,厚度也足咬下去頗Q彈,沒有通常滷味常遇到的煮爛、煮過頭的情況,
妹妹覺得不錯,我則是持平,敗點主是甜不辣本身無顯著的魚漿味,尚不足以特別稱頌之。
反而小黃瓜意外的得我心,紅通通又油亮的外觀,意外地吃起來一點都不辣,微辣、爽脆的口味不像實下常見用蒜泥白醋的重味,簡單調味單吃就足以。
題外話,妹妹點了陽春乾麵,白晃晃的粗圓麵拌上醬油牛肉湯(還真陽春)。
妹妹說麵條還蠻Q的,我試了一口,這貝齒即碰即斷的口感,一點勁道都沒有啦(內心畫上大叉叉)。
水餃70、陽春麵40、滷味340,共450大洋,很飽,但沒有很滿足呀。
什麼?!你跟我一樣犯賤還是想去吃吃看?那請點開以下地圖勇敢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