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勺勺客  地址: 北市仁愛路二段41巷15號  

勺勺客一直是一間我想再訪的餐廳,原因不外乎─這間店的預定菜超多。
第一次造訪的時候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但對那些預定菜總是有著一些錯過的遺憾。
所以,聰明的孩子去勺勺客一定要記得先預約!

當日是參加大F的一起吃飯的朋友網聚,名目是尾牙團!
整個餐會的氣氛相當好,當日餐點採以桌菜的總金額請老闆配菜。
一餐吃下來一個人五百五,但我認為酒足飯飽,相當令人回味。

但當日因為有點忙亂,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甜點(倒是冷了,有點可惜!


 




 一開始上來的是泡饃(希望我沒記錯!) 我之前來吃的時候,
就是要把泡饃掰成小塊小塊的,放到羊肉湯裡,掰越小塊越好吃,掰完後手超痠。
但本日的是要加在羊肉火鍋裡面食用,也是還蠻好吃的,吃起來口感像是Q彈的小型麵團。


第一道菜式辣味牛肉,是代筋的牛腱,是我相當喜歡的部位。
此道微涼菜,配著醬油膏與薑絲下腹,以達到開胃的功效,但當日已經很餓啦!



不過這種處理方式,其實我覺得牛肉味不大重,都被醬味壓過去,這時候應該來杯啤酒佐食才是。


接下來這道我給蠻高的分數的,↓涼拌甘蔗心猴頭菇。


回來我才知道是甘蔗心!吃起來有著嫩筍的爽脆感,
這道菜調味很簡單,但就是讓人一口接一口的好吃。
我其實很喜歡這種簡單不繁複的味道,食材各司其職,不被醬香搶走了表現。
這道菜其實彰顯了廚師的功力,我喜歡。

我那天在吃的時候,一直不停地呼呼我想吃熱呼呼的菜啦,好餓!(餓鬼狀態)

下面這是酸嗆土豆絲,就是馬鈴薯啦!




這道菜超酸溜溜地,也是走開胃路線,老闆你把我們胃弄這麼開主菜呢!
從圖片上看不出來,不過這可是十人份的開胃菜,分量不小。

這道菜也很得我的心,酸溜酸溜加上切成脆絲的馬鈴薯,看起來很辣,但是只有淡淡的椒香。
(但我個人能吃辣的程度也不低啦,哈哈)

接下來,第一道熱食來了!!是羊肉串!


 
整體來說,我現在一時回味也無從得知了(這是哪門子的廢話)。
大體就是外表炸的香酥,我認為是中規中矩的表現,是道不算是什麼突出的菜色。



上圖是風酥雞,採用雞腿肉去油炸,吃起來不乾柴,咬下去的時候蔥汁也會噴出。
是道功夫菜,但口味上道是沒有驚豔就是。


接下來是椒拌雙耳,也是走酸溜路線。雖然幾品的調味稍有不同。
本道也算是簡單好食的開胃菜,但我認為酸溜的涼拌菜色好像有點多。




下圖是虎皮燴,一上桌就是我喜歡的調子。




豆腐類+濃厚醬汁,完全就是喜愛物的合體。
當日我們是沒有吃飯的,但是單吃我覺得也可以!
我喜歡豆腐這樣子浸染在醬汁裡,而且每道都辣椒基本上就是裝飾用,
這道其實不怎辣,口味上也是老少咸宜,配飯很不錯。





下面這道就真的帶點辣勁了!
辣炒雞牙籤,因為當日有人不食牛,本來這道是辣炒牛肉籤。
但我認為雞肉跟這種醬汁還蠻搭的。 
我猜烹調方法是先炸過定型,再醬炒。

勺勺客兩次吃下來的感覺,的確與台菜有所不同,熱炒類以醬燒為主。
口味也偏重,相當著重於香料(特別是辣椒)的使用。

看似油膩,但大多被我歸類在好下飯的範疇,倒不會給我那種在上海菜過於膩口的感覺。




 接下來這道菜是炸魚(疑這炸物的比例有點高)
叫做蔥椒魚梅,我覺得老闆在配菜上可能要降低炸物的比例啦。
但這條魚上來的時候我的確覺得他很美!有夠像是出水芙蓉的(狗屁)。

魚肉很鮮美,這時候其實有深感,這種配菜,不扒個兩碗飯好像不對!



這道是我覺得男人一定會很喜歡的火鍋,也算是剛剛炸物轟炸的緩衝軍團。
湯底是濃濃的羊肉味,配上我記得是白菜啦,蔬菜的甜味與羊肉的獨特香味相親相愛。
後續老闆每次加入新的配料及補充湯頭,鍋底就改變一次,最後再把一開始的泡饃加入。
邊喝湯邊咬著細碎有嚼勁的泡饃,都讓我覺得這ENDING還不賴。

(不過這才不是ENDING呢!)

很奇妙的,在這個時候老闆上了一盆麵!





就是這個一個深不可見底(誇飾法)的麵盆!
我瞬間就=口=,在我沉浸在美好的收假操的心態下,配菜竟然出現了這盆麵!
麵很Q彈,但整體吃起來很像是某種義大利麵的感覺(??)
我想是因為這是茄醬基底的撈麵(?)

他正是的學名是小蔥羊肉拌麵,也不是說不好吃,但就普通了一點。
我印象中價格很親民,是填飽肚子的好東西。
但這個時序上來....我其實只願意吃一條麵條聊表心意。






下面是我本日最大的期待:炙肋排




有著少女心的我,其實一直內心深深的嚮往著在網路上看過好多次的炙肋排呀!
俗話說的好,期待越大..傷害越大(疑)

外表吃起來像是椒鹽外衣,但我認為當日的肋排乾柴了點,這應該會是我媽的心頭好啦。
吃起來就與長相落差不大。






甜點登場!下圖是奶香小饅頭,有點像是小型的銀酥捲淋上煉乳。
可惜當日我覺得煉乳不夠(我上次也是還跟老闆多要了一盤煉乳)




下圖是酬酒,顧名思義就是很濃稠的酒。
口味有點像是優酪乳但帶點酒味。當日我們不疑有他的就牛飲起來。
大F就跟我們說這酒要小口好好品嘗跟拿來敬酒用的!



以下引用百度的說法:

 
「 稠酒又名“黄桂稠酒”黄桂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酿成的甜酒或称其为饮料更恰当些(郭沫若曾赞誉“不是酒胜似酒”),因其配有芳香的黄桂而得名。此酒状如玉液,绵甜醇香,回味悠长,据说其历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註:小曲為制造白酒的发酵剂 」

然後聽說以前詩人最早開始的米酒就是這種,這種酒一點都不豪氣呀!
想到李白是喝這種白白黏黏稠稠的酒,一點都沒有很男子氣概呀(疑)。

本日的第二期待菜色:奶豆腐!

本日可能份量多了點,所以有點覺得內餡沒有熱透的感覺。
不過這道菜不虧是必點菜色,吃完還有人要續!




 



雖然一整套看起來份量很多,但是我們可是十人桌!
但也是很飽啦,到了這是最後大家開始呈現有點小放空狀態。


最後大F有獎了一些他對美食團的理念跟未來走向,我其實真的很喜歡他這個人,雖然一直覺得欸他怎麼可以有這麼多時間,但是又對於他這樣子舉辦這種活動跟他的理念感到欽佩。

回頭想想,我身邊有那些願意陪我吃飯的朋友,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licoco 的頭像
    kilicoco

    不斷膨脹的自我-kilicoco

    kili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